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平均数教案 > 地图 >

平均数教案,平均数教案热门九篇,平均数课件

平均数教案

  • 平均数教案热门九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平均数教案热门九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平均数教案(篇1)

    2、能力目标: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周的作业,有三位同学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励给他们。大家看统计图,哪三位做得最好,分别获得了几支铅笔?(叶雨7支、叶茹5支、李新3支)(课件展示)。

    师: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怎样才能公平?

    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把叶雨的7支拿2支给李新,这样每人都是5支。课件展示)。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板书)。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15支,再平均分给这3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5支。)。

    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板书)。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从不等变成相等,都是5。

    教师指出:这里的“5”就是“7、5、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能简单的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吗?(学生思考或者讨论,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总结。)。

    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说到平均数,同学们能联想到我们以前学的哪个数学概念。(平均分)是呀,平均数是5,那么他们每人的铅笔支数应该都是5,是这样吗?(质疑,区分平均数和平均分)。

    师:难道,老师真的不公正吗?他们的铅笔到底要不要重新平均分配呢?告诉你们,不能。这样做是因为叶雨书写最干净,而且明显进步,而李新最近书写有些下降了。同学们觉得老师做得公平吗?刚才的平均数只是一个反映今天奖品发放总体情况的数,不是真的把奖品平均分了。

    同学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平均数?说一说。(见课件)。

    看来平均数的用处还真大,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哟!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上个月我们班每个同学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小红星。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统计结果。

    第一小组上月获小红星个数统计表。

    单位:个。

    叶茹李新吴玉刘超。

    14111013。

    第二小组上月获小红

    查看更多>>
  • 平均数课件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均数课件",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平均数课件 篇1

    教学理念

    在学习中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动手、自己小结的思想,培养他们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创造精神,平均数的综合运用。

    预设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正确求某一种相关数量的平均数。

    2、 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知道平均数这个统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择优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作业纸。

    教学板块

    教与学的预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

    2. 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参加春秋旅行社组织的鹿鸣山风景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行社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

    鹿鸣山风景一日游门票价格:

    甲方案:成人每位12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团体5人以上每位80元。

    3. 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理解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你是小明,准备怎样买票?

    二. 引导探索,优化选择。

    1. 出示例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方案。

    让学生回答问题,引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先尝试发表意见,初步知道选择买票的方法不同和参加旅游的人数有关。

    (1) 成人7位,小孩3位,怎样购票合算?按甲方案购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 成人3位,小孩7位,怎样购票合算?按甲方案购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首先,你要明白这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团体购票与个人购票)

    3.怎样计算甲方案平均每位多少元?

    4.如果按甲方案购票,下列各种组队情况平均每人多少元?

    请大家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一。

    5.怎样比较两种方案?

    6.什么情况下按甲方案买票省钱?(小孩人数多,成人人数少)

    什么情况下按乙方案买票省钱?(成人人数多,小孩人数少)

    7.除甲乙两种方案以外,还有什么另外的方案吗?

    三. 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完成练习纸作业。

    四. 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1. 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根据给出的优惠措施,买票时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哪些因素?(总人数及团体的构成)

    3.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合作

    查看更多>>
  • 平均数的课件

    今天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给大家分享一篇值得一读的“平均数的课件”文章,请认真分析本文中的内容。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推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途径。

    平均数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对任教的三年级(2)班学生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到全班59.1%的学生面对“比总数不公平”的情境,能够想到“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较”的建议,但没有学生能够清晰地回答“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再比较就公平了?”。退一步说,就算学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那么“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是否就能直接与“每人投中个数的平均数”画上等号?细微的文字表述差异的背后,又表征着学生怎样微妙的思维差异呢?

    事实上,“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理活动的表征往往是“先求总和,再除以人数”。而这一心理运算对学生而言,其直观背景十分模糊。至于其最终运算后得出的结果又是如何成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的,其意义的“联结点”对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直接建立。由此可见,仅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且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

    于是,教师将备课的思维焦点再次落到“数据的代表”上来。能不能从“数据的代表”的角度,重新为平均数寻找一条诞生的新途径?于是,便有了本节课的尝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立意义

    (一)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1.谈话:

    (1)上个星期,于老师和体育来老师比赛投篮,1分钟看谁投得多。

    (2)想不想知道比赛结果?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请你判断一下,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课件分别依次出示来老师和于老师三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

    2.提问:

    (1)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为什么?

    预设:分别计算出两位老师三次投篮的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小结: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比较谁的水平

    查看更多>>
  • 平均分课件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平均分课件”,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平均分课件 篇1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习近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学生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我们数学课上也有 “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

    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⑴ ○ ○○○○○

    ⑵ ○○○○ ○○

    ⑶ ○○○ ○○○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熊大: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个桃,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几个几个地分,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

    查看更多>>
  • 相邻数数学教案推荐
  • 数学宫教案
  • 小学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热门7篇)
  • 数一数教案收藏12篇
  • 2025真分数假分数教案
  •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案
  • 苏教数学教案汇集
  • 2024数数歌小班教案实用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人教版
  • 中班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收藏
  • 数学扇形教案
  • 小班数字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等差数列教案
  • 数学教案通用
  • 数学中职教案
  • 2025分数化小数教案范本
  • 数学梯形教案
  • 数学教案6篇
  • 循环小数教案
  • 点数8的教案
  •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精选
  • 数学教案分享
  • 高中数学教案
  • 中班群数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 最新正数和负数教案6篇
  • 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教案
  • 正数和负数教案收藏14篇
  • 大班单数双数的教案10篇
  • 数学必修3教案
  • 六年级数学教案
  • 分数与除法教案
  • 公倍数教案精华
  • 2024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必备10篇)
  • 未知数教案模板
  • 反比例函数教案
  • 数图形教案实用
  • 分数的加法教案
  •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案例分析
  • 初三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 2024八年级人教数学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
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平均数教案、精选平均数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5/03/01